時間:2010年12月15日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從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一線傳來:截至12月12日18時,大連海運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3.0083億噸,增幅高于全國沿海主要海運港口平均增幅兩個百分點。在2006年,大連海運港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后,僅用4年時間,大連海運港成功跨入3億噸大港行列。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港口第6位,世界海運港口第8位。
“這意味著擔負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重任和舞動遼寧沿海經濟帶騰飛的‘龍頭’——大連,在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道路上的科學發展中結出重大碩果。”市港口與口岸局局長才力這樣說。當前,大連市有港口企業57家,作為遼寧沿海組合港的“龍頭”和“旗艦”的大連港集團功不可沒。大連港集團控股或合資合作企業12家,完成吞吐量占總吞吐量份額的75%。除大連港集團之外,吞吐量超過千萬噸的企業包括遼漁集團、大連北良有限公司、大連石化港務公司、中鐵渤海輪渡等4家,完成總吞吐量份額的23%。其他港口企業完成總吞吐量的2%。大連港集團董事長邢良忠表示,“十二五”期間,大連港集團將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和新一輪港口建設步伐。同時,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將利用A股融資平臺,積極在遼寧沿海港口資源整合乃至更廣的范圍內展開資本運作。
短短4年,大連港能夠跨過新增1億噸吞吐量的臺階,強力投資全面推進的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功不可沒。面對船舶大型化和專業化的世界航運業的趨勢,有著優良深水岸線資源的大連港進入了高速發展、結構升級的新階段。大窯灣集裝箱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30萬噸級礦石碼頭、汽車專用碼頭以及長興島公共港區等一大批現代化深水碼頭相繼建成投產,新增泊位通過能力8600萬噸/年,新增集裝箱通過能力200萬TEU/年。
目前,全市擁有生產性泊位共19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8個,專業化泊位78個,港口通過能力達到2.4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近800萬標箱,長期以來困擾大連的港口建設落后于港口生產的被動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現代化、專業化、集約化港口集群。
港口綜合功能的提升,也為大連港吞吐量的歷史飛躍創造了平臺。多條高速公路、已試運行的金窯復線和煙大鐵路輪渡、旅客吞吐量達千萬的大連機場、輻射內陸腹地的10多條海鐵聯運物流網絡等,逐步完善著大連港口的集疏運體系。“5+1”工作制和“提前報關、貨到驗放”等查驗模式的采用,使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效率由原來的70小時縮短到不足20小時,為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建設提供了優良的通關環境。服務和輻射等綜合功能的提升,對航運要素形成了極強的集聚效應。目前,大連港已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港口、超過50家國內外大型航運企業建立了港航運輸或經貿合作關系,擁有基本覆蓋全球各主要港口的國際集裝箱航線80條,東北地區近70%以上的外貿海運貨物和90%以上的外貿集裝箱貨物從大連口岸吞吐。
才力說,3億噸是新的起點。大連海運港口發展任重道遠,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建設還需提速。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大連港在開發開放中要繼續強化港口核心競爭力和在遼寧港口群中的龍頭地位,實現港口的可持續發展。2011年,大連港貨物吞吐量目標將達到3.44億噸,同比增長10%,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05萬標箱,同比增長15%。我們力爭早日把大連國際航運中心這一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